自古以来,就有“英雄流传千古,奸人谩骂终身”的说法。当提及民族英雄岳飞时涵乔财富,许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一个让人愤怒咬牙切齿的人物——秦桧。
秦桧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奸臣之一,因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陷害了忠勇的爱国将领岳飞,遭到世代的唾弃。至今,秦桧的铜像依旧以跪姿示人,象征他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。
但如果暂且撇开秦桧“卖国害将”的恶名,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有成就。即使到了今天,他的几句诗词仍被广泛引用。
“若得水田三百亩,这番不做猢狲王。”这句诗想必很多人上学时都听老师引用过。它的大意是:“假如我有三百亩田地,当然愿意自己耕种,怎么会做你们这些孩子的老师呢?”这通常是在老师对学生感到失望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,但大家往往忽略了这句话的真实出处和背景。
秦桧出身普通家庭,家境并不富裕,但父母坚持供他读书。像许多怀抱理想的读书人一样,秦桧也渴望通过读书实现抱负。尽管他早已是秀才,但考取状元的路程却异常艰难。
展开剩余83%他曾多次赶赴京城参加考试,却屡屡失利。最终,因家中经济困难,他不得不做起了私塾先生。然而,薪水微薄,且学生大多是达官贵族的子弟,不服管教,令他倍感挫败。
正是在这时,心中满是不甘的秦桧随口吐出了那句名言:“若得水田三百亩,这番不做猢狲王。”
众所周知,秦桧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,注定成为千古奸臣,被世人诟病,直至今日他跪拜于岳飞庙前,成为耻辱的象征。
但鲜为人知的是,秦桧年轻时也曾怀揣壮志,梦想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。
宋金联盟讨伐辽国时,辽国被击溃,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金太宗随后竟将矛头转向了宋朝。
当时金国军力远胜宋朝,宋军毫无准备,节节败退。
危急时刻,身为七品小官的秦桧挺身而出,提出抗击金军的主张。
但结果可想而知,军心涣散的宋军很快被金军攻陷。此役后,秦桧心灰意冷,黑化之路由此开始。
随着金军不断要求割地赔款,秦桧依旧向软弱的宋钦宗皇帝进谏,呼吁抵抗金国,但未获采纳。
面对“割地求和”的抉择,秦桧和少数人反对割地,然而整体决定求和,秦桧的斗志最终彻底熄灭。
不久,他和一批官员被押赴金国总督府。
不同于他人,金将完颜昌十分欣赏秦桧,邀请他做参谋。此时秦桧已对宋国彻底失望涵乔财富,正式成为金国的内应。
于是,秦桧回到宋朝,开始为金国效力,成为地下卧底。
楚州保卫战爆发,宋民自发反抗,金军节节败退。完颜昌急电秦桧,请他出面化解危机。
秦桧以一封“劝降信”成功阻止了宋军的反攻。
秦桧回归宋朝时,声称自己曾击杀金军将士,获得部分信任。
尽管有少数人怀疑他的忠诚,秦桧却用手段让他们闭嘴。
在金人的保护下,秦桧肆无忌惮,彻底打破了局势的平衡。
岳飞自幼怀有保家卫国的志向,母亲“岳母刺字”的故事广为流传。成年后,岳飞毅然从军,凭借卓越武艺迅速崭露头角,成为抗金名将。
岳飞深受皇帝宠信,组建“岳家军”,屡战屡胜。正当岳飞气势如虹,准备彻底击败金军时,秦桧开始行动。
在岳飞与完颜家族交锋时,岳飞麾下兵力强大,金军将领已准备撤退。然而,秦桧送来了情报,称岳飞即将撤兵。
半信半疑之际,宋皇赵构却下令岳飞撤军,这对岳飞来说无异于前功尽弃。
无奈之下,岳飞被迫班师回朝。许多士兵心情沉重,这也成为岳飞最后一次战斗。
岳飞回朝后,秦桧早已等候多时,凭借“莫须有”的罪名将其处死。岳飞之死标志着抗金斗争的破灭。
此事令大宋百姓彻底看清了秦桧的真面目。人们痛惜岳飞的英勇,也愤怒谴责秦桧。南宋不久后灭亡。
时至今日,秦桧的铜像仍跪在岳飞像下,世人对他的仇恨丝毫未减。
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绝非虚言。我们见证了秦桧从一名志向远大的青年,最终堕落为奸诈小人,步步皆错。
如果他是为个人苟且,我们无权干涉,但他却以国家利益为代价出卖了民族,我们对他的憎恨是理所当然的。
尽管秦桧对历史的贡献远不及他的罪恶涵乔财富,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仍应得到肯定,尤其是那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